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抖音一代”最后会不会毁掉自己?

李梓新 菁kids上海 2019-05-19


文|李梓新  图 | Kc Gertenbach

 


语文老师发下了一道重头作业,里面列举了“虎妈”蔡美儿的十大“禁止”家规:

●  在外面过夜

●  参加玩伴聚会

●  在学校里卖弄琴艺

●  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

●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

●  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“A”

……


她让孩子和我们讨论,最不能接受的是哪一条?


孩子和我们分歧最大的是哪一条?

 

我和太太看了一下,除了禁止“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”这条还算同意之外,好像没有什么想同意虎妈的。孩子说,他也可以接受我们禁止他“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”。

 

但是他的重点落在,我们可以禁止他“经常”看电视或玩游戏,而不是禁止他看电视或玩游戏。

 

所以我们没法找到分歧,完成这个作业变得很艰难。

 

为了打破僵局,我说:“Hey 其乐,坦白讲在这一条上面你和我们还是有分歧的。比如,怎么定义‘经常’呢,可能你觉得你自己是偶尔玩,但我们已经觉得你‘经常’了。”

 

从上六年级以来,电脑变成了其乐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。


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分数查询都在网上,做research需要查资料,编程动画课和视觉艺术课更是离不开电脑。


在他12岁生日的时候,我们为他购买了便携的MacBook Pro。他也如获至宝,告别了之前那台笨重缓慢的老式Mac。

 

只是问题来了,你怎么知道他待在房间里用电脑是在学习还是玩游戏,或者是在看不相关的网页或者视频呢?

 

有段时间,我在他的电脑里看到一些关于凶杀、枪支的网页记录。我知道死亡、枪械对这个年龄的男生都有神秘的吸引力,越觉得不能看越想去看。


我们自己,都会在浏览一些网页的时候,无意识地点开各种链接,延伸阅读下去。而互联网对于孩子来说,是一个充满各种惊喜的大门,有时是爱丽丝的仙境,有时则是潘多拉的盒子。

 

有些时候,我又对电脑辅助下孩子的学习方式有些怀疑:老师布置预习,孩子就到网上百度一下文章大意;布置抄写古诗文,因为嫌课本重不背回家,到网上搜一下抄上就行……


虽然,他也知道自己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,但是,网络太方便了,10岁出头的他很难抵挡住便利性的诱惑。


电脑真的能帮助我们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吗?


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没有碰到这些的问题。

 

但,这是网络化的时代,你很难去规定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,用一种“中央配给制”的计划经济思路,告诉他说只有这段时间你才能用电脑——谁不需要一些思想漫游的时间呢?


或许在散漫的浏览当中他慢慢懂得了人生的一些主题,包括他爱看的电影也告诉了他很多。

 

清明节,我们开车去往杭州桐庐,在先锋书店开于戴家山畲族乡的云夕图书馆旁,我们吃了一顿美味的山间早餐。

 

大家都暂时放下了工作和学习,于是开始闲聊。我们谈到了爱情。在电影和书籍里,其乐已经看到了爱情的不少样子。


那种在10几岁年龄自然而然滋生的情绪、关注和隐藏的秘密,但是它即将导向哪里?


他是不明了的。

 

“给你们看看,这是我们班同学在朋友圈的表白。”其乐递过手机。


里面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说:“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相离。”

 

“你怎么能从10岁出头的年纪,就确定这个人适合和你一辈子呢?”我问。

 

我和太太争相回忆起,小时候喜欢一个人的标准,无非就是TA好看、学习好等等。这些标准到了之后更长远的阶段,已经完全不起作用了。常常会有一种“当时怎么会喜欢这个人”之感。


而如何认定一个人可以“白头到老”,则是一些“电光火石”的时刻……这些“过来人”感触,是光听爱情歌和看电影感受不到的深层。

 

等到我上了个厕所回来,发现太太和孩子的问题已经来到了“堕胎”!

 

“你知道吗,他已经知道堕胎是什么了,可能是从电影里看到的。” 太太说。

 

在一些电影和国人的日常交谈里,好像“打掉孩子”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。


我们回忆起十几年前谈恋爱的时候,当其乐来到我们中间的时候。医院里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医生看到检验结果,并没有恭喜我们,反而一脸严肃地问:孩子要不要?

 

即使我当时和我的样貌看上去一样年轻,我仍然惊异于这样问问题的逻辑。你怎么能假定每一对年轻的准父母就很可能要放弃自己的孩子呢?


后来,当我和我当时的创业合伙人打电话谈到这件事的时候,他的第一反应也是,我可以介绍经验和办法拿掉这个孩子。他对我坚持要这个孩子似乎有点不解。

 

其乐也就此听说了他出生前关于他的一些讨论,这在他看来有点惊心动魄。


他陷入了长久的震惊当中,竟然湿了眼眶。

 

“在今天,还有很多你从互联网上看不到的残酷,”我告诉他,“但是生活总有办法改变得更好,不是吗?”

 

当天晚上,我们挤在三百元一天的山顶民宿里,我教他使用抖音。“这是新时代的微博,人们用这个方式表达自己。虽然上面有一些不好的内容,但它也可以用来做有意思的事情。”

 

他对我一个惯于写文字的人居然愿意玩短视频感到惊讶。

 

“这有什么,你爸爸总是对一切新奇的东西感兴趣。” 太太说。

 

-End-


 李梓新 

非虚构写作平台“三明治”创始人,儿童教育机构“故事星球StoryLand”联合创始人。曾任《外滩画报》主笔,采访过多国大选和名人政要。家有两孩,最近致力于中产育儿现象研究。


推荐阅读

点击标题查看

这周六,你会在2018菁上海国际教育暨学校博览会上见到哪些学校?


牛校云集的6大主题论坛,你最关心的国际教育热点话题都在这里!


为什么非得让孩子在作文里寻找意义?


想让世界顶尖音乐学院的老师面授机宜?来诺德安达!


几乎成为课外班标配的“创意美术”,到底能教给孩子什么?


4月上海19个国际化学校开放日大合集!



2018年4月21日,国际、双语学校和幼儿园将齐聚2018年上海国际学校博览会,扫描下图中二维码即可免费报名,来现场与学校当面交流。点击查看确认参展名单

菁kids上海

www.jingkids.com

国际教育|家庭生活|社区活动


更多菁彩内容

请点击阅读原文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